1、未必正确的常识
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讲究一个优先度,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抓“主要矛盾”,这个常识将这样一个想法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那就是:总是要做眼下最为迫切和紧要的事情。
2、反常识的一些行为例子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人的做法并不总是符合这一常识:
- 一些人在基本上没可能下雨的旱季里修理屋顶
- 一些人在自己职业生涯中薪酬最好的时期跳槽
- 一些人在最受欢迎,“众星捧月”的单身时代结束单身
- 一些企业在业务蒸蒸日上到达高峰的时候选择去转型
3、小结
上面的例子总结一下都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变革模式:
在最有回旋余地的时候,采取行动
4、为什么?
常识告诉我们,眼下最需要做的事情是眼前所碰到的主要问题,是短期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反常识的事例却告诉我们,其实最重要的事情是,着眼于未来,开始自发变革。
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哪里?
矛盾在于我们的眼睛是盯着眼前(短期)的业绩,还是长远的目标(理想状态)。
工作优先度也好,主要矛盾也好,总有一天会变化,当它们发生转变的时候,我们是否具备应对的实力,我们是否能承受改革的成本,才是每时每刻我们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
眼睛盯着眼前的业绩,只看眼前的“优先度”和“主要矛盾”,其实是最容易做的一种选择,是一种典型的懒政。眼前的业绩好,很多时候非但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是导致我们走向没落的起点。业绩会掩盖太多的问题,我们常听到的两句话:
(1)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我们此刻的惬意飞行,不过是乘了个大势所趋。风一停,飞得越高岂不摔得越惨?
(2)全靠同行的衬托
郭德纲同志说得对,不是我们相声说的好,全靠同行们的衬托。如果我们的业绩是因为竞争对手的一时失意,那有一天,失意的岂不很可能换成是我们自己?
5、结论
真正的战略,就是按步骤实现理想状态的抉择过程,战略的难点和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在于看清楚胜利的路径,而为了我们最终的胜利,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敢于随时打倒此刻的自己。
勿忘初心,勿忘终点,切勿留恋眼前的风景。
共勉吧,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