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哲学

对管理的解读历来丰富多彩。也正因为无法给出精确答案,管理这门学问才充满魅力。

在我看来,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解决问题,二是团队建设。

组织总是基于一个特殊的“使命”而存在,这个“使命”有人称作“理想”,也有人叫“最终目标”,无论叫什么名字,使命决定着组织的努力方向,也直接决定了一个组织
的未来。

组织的任务是瞄准使命所给予的方向,通过设定阶段性的目标而为之努力,以期最终实现组织的使命。

阶段性目标与组织所处于的现状之间,总存在着差距,这一“差距”,称之为“问题”。

从这一方面来讲,管理即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管理学中的“方法论”。这一领域内容繁多,但最根本的方法是“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缺一不可。日常工作中切实贯彻
PDCA 是管理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管理领域中,方法固然重要,但实施者是人,人之间的协作构成团队。管理的第二方面工作是团队建设。

一个合格的团队需要符合四个基本要求,即:

(1)全员统一的团队使命;
统一的使命是团队得以存在的前提。这一使命显然不能与世人所公认的价值观相悖,卑劣的事业无法长久。这是前文提到“使命决定组织未来”的根本原因。

(2)合理的职能分工;
分工重复带来浪费与拖延,分工空白最终导致分工重复。

(3)合格的技能水平;
合格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团队的成果,这一水平受成员个人的技能水平影响,由团队的短板直接决定。

(4)公正的成果分享机制;
公正的成果分享机制决定了团队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的可能。

如果使命清晰、目标明确,团队体制上并不总是需要一名所谓“领导者”。但是领导者的存在对团队目标达成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领导”是广义“管理”的一个分支。一名合格的领导者通过他自身的“领导力”对团队施加影响,而不是他自身的“权力”。

“领导力”来源于领导者对使命的坚定性,对问题的把握力,对团队的责任感。

一名领导通过其“领导力”对团队成员施加“影响”,使成员更有效率的达成更高的目标。

“更有效率的达成更高的目标”就是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管理的全过程中,“使命”始终是最根本的部分。在团队成员的个人心中,对“使命”认可的程度最终决定个人绩效。

当团队使命与个人使命达成一致时,管理得以升华,所有方法论降格为次要矛盾。

个人对其使命的抉择构成了其个人哲学。

所以,哲学是管理的终点,也是管理的完美归宿。

这时,“更有效率的达成更高的目标”的管理使命,转变为“更为坚定的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的终极关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