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员管理的“心头体”模型

基层管理中两大问题特别突出。第一是管人,第二是理事。“理事”这块在基层中通常是指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人员管理涵盖的范围则很广,且难度并不因是基层就有所降低。在基层人员管理的过程中,除了以前介绍过的“四个原则”以外,还有一个模型对管理人员思考自身的日常行动有一定帮助,现在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一下。

一个人可以看成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是“心”“头”“体”。这三部分通俗的讲分别对应我们常说的“意识”“技能”和“行动”。也就是说,人员管理中,我们总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即“强化意识”“培训技能”“激励行动”。

首先是强化意识。这里的意识具体来讲指的是“岗位意识”。换句话说,强化意识就是要让部门内所有成员都明白管理者对他的要求,即让所有人都明白“怎样的一名员工才能称作是合格的、优秀的员工”。这点看上去并不难理解,但恰恰是基层管理者们经常忽略的一个工作内容。而要做到这点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岗位意识”的强化来自于部门成员自身对本岗位的工作意义及工作内容的全面把握。这是与其管理者日常的培训和教导分不开的。基层管理者工作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将“上级方针”细化为部门内的工作内容并分配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工作分配后即会产生一系列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从哪里来,这些指标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必须要让基层的人员明白。只有基层人员明白了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后,基层工作的开展才能起步。 继续阅读基层人员管理的“心头体”模型

现场人员管理的四个要点

生产线基层管理业务当中,最为核心的业务是人员管理。生产现场事务纷杂,管理点非常多,但是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事在人为”,理事之首要在于管人。
现场人员管理有四个基本要点,分别是:

一、沟通是首位

对于很多刚开始担任管理者的人来说,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沟通却偏偏对于管理来说非常重要。现场工作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沟通的目的正是为了提前发现问题和解决现有的问题。从情感层面上讲,人总有那么一些自己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那种人。但是作为管理者,首先你需要克服这一关。能与所有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干好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

对于管理者,绝大多数情况下,沟通应该是其本身的一项工作,而不是“施舍”给其部下,或者用于“拯救”其部下的一种行为。因为你的部下的成败很大程度上的取决于你的努力。

二、成长是关键 继续阅读现场人员管理的四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