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即是解决问题 —— 做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1)

 

一、工作即是解决问题

1、自问一下——“我的工作是什么?”

当我们一开始讨论“工作”这个词时,每一个人头脑中的第一印象都不一样。恐怕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工作是一种谋生手段。但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工作,最终将使我们不得不陷入悲观的境地。
一般来说,一个成年人,活着,即是工作着。从社会文化广为接受的积极意义上讲,大多数人都同意,工作不仅能使我们活着,它还能使我们活得更快乐。

许多人都被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回答总是简单而具体。例如“司机”“销售经理”“文秘”“翻译”“操作工”等等。

几乎所有人都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抱有一种自信,即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是什么?但是实际情况却绝非如此。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许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其根源在于其自身并不完全清楚自己心中“如意的生活”应该如何定义。有意思的是,在工作上,很多人也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 人们总在反思为什么自己工作无法做的出色,却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 

“我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2、老板说——“你得干点活!”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让我们再重新回头看看,谁给了我们工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当然是我们的老板。那个我们内心深处并不喜欢,却又不得不期待他能每天都开心的一个人 —— 老板的开心通常意味着公司的业绩优良,意味着自己现在以及未来的工作蒸蒸日上。

从根本上讲,你的老板也未必喜欢你,他甚至厌恶你的存在。因为你和老板分享了公司的一部分收入,或者说,身为雇员的你增加了公司的成本。所以说,当老板还是老板而不是慈善家的时候,他期待着员工的附加价值 —— 你替老板挣得要比他给你的薪酬多。可问题是,他需要通过设计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或者内容来最终达到这个目的?

抛开细节不谈,让我们先假设一下,一个企业只有老板而没有任何员工的情况。稍微想想就会知道这样下去一个企业会陷入一个非常可怕的境地,事实上,我们会立马怀疑,它还是不是一个“企业”。

例如某天老板需要出去见个客户,他发现他需要自己驾驶到目的地,并且这项工作的成功要取决于他平时已经确保自己的用车燃料充足,并已保养妥当。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他没有专职司机。

老板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于是他决定雇用一名司机。

这个老板不一定是个好的老板,但是我们还是先假设他是一名合格的司机——他顺利抵达了目的地。此时,他的客户正在等他,并且已经等了1个小时。因为老板来不及准备一大堆介绍资料和合同文档,出门晚了。

老板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于是他决定雇佣一名秘书。

现在我们知道了,老板雇佣我们的目的 —— 我们得帮他干活。干什么活呢?

帮他解决问题。

 

 

3、问题是——“什么是问题?”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我是一个爱说废话的人,因为我讲了大半天,你却看到的仅仅是这样一个结论 —— 工作即是帮老板解决问题。

我曾经也和你持有一样的想法,觉得这只是句废话。但是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下:什么是问题?

什么是问题?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人不多。看,这就是我们大众的思维模式。我们老是觉得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为之苦恼不已,但是我们却没有想过,到底什么叫问题?

让我们数数生活中的问题吧。例如房子问题,车子问题,老婆问题,孩子问题,考试成绩问题,想买一套沙发却囊中羞涩 —— 钱的问题!不想还好,想想才知道,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如此多的问题!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老话: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不要小看这句话,正是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问题 ——“不如意”的就是问题。

“如意”即是顺了(自己的)心意,而不如意自然就是没有顺了自己的心意。也就是说,没有顺着自己心意的事情就是不如意,就是问题。

这里的“心意”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反复讨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将它称为“理想状态”。

而与“心意”或者说“理想状态”相对的,是什么呢?

是现实,就是那个一直使我们苦恼与困惑的“现实”。

而问题,就是这个“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我们的工作即是要消除这个差距,也就是 ——

解决问题”。

二、工作需要有一个“理想”

1、“理想状态”因工作目的而存在

每一项工作的存在都有一个目的。有人把这个目的称作“使命”、称作“责任”或者说“天职”等等。这些富有哲学意味的词语暗示着某项工作背后的人生价值取向。但无论如何,每一项工作首先应该有着具体的意义或者说目的,原因说来听着让人丧气,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 让你工作,你是要拿薪水的。这里不妨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例如前面提到的司机,司机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 为老板提供专门的交通解决方案(现实中,设置“司机”这一职务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目的,这里简单起见就不提了)。

再比如山贼,这一广为老百姓熟知的 “很有前途的”一项工作,它的目的自然是打家劫舍拦路抢劫,最后过上吃香喝辣的日子。

再思考一下大家自己的职业,我们很快就能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有着一个也许不大清晰但是却确实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当然,这个目的或意义多数时候看起来是比较遥远甚至飘渺的。

现在再让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是通用汽车的总裁,你会认为你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你恐怕不会认为你的工作目的只是挣几个小钱养活老婆孩子,我想至少你也得想的是 “为全人类提供最佳的交通解决方案”此类。

当我们明确了工作的目的后,接下来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

我们的工作需要达到怎么样的程度,才叫达成了我们的目的呢?

答案是,达到了“理想状态”时。

2、“理想状态”的精确描述——5W2H


前面我已经罗罗嗦嗦讲了很多,提出了一些看似平常却蕴含丰富含义的概念。这里让我们再梳理下:
(1)    工作总有一个目的。
(2)    并且,我们的工作只有达到了某一种状态时,我们才算达成了工作的目的。这种状态我们把它叫做工作的“理想状态”。
(3)    现实与这个理想状态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叫做“问题”。
(4)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

反过来说,所谓解决问题,即是通过努力,缩小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这样一个过程。

但现在我们要首先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要对一项工作的理想状态进行精确描述非常困难。并且,在接下来的实际工作或生活中,你会发现,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件事情的难易度是与其理想状态描述的难易度成正比的。

即:理想状态难以定量描述的工作往往难以完成。

举一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例如——“找老婆”。

你也许觉得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打算开个玩笑以便使本文看起来更轻松,但是在这里我却想告诉你,我举这个例子的出发点是很严肃的。因为这个例子确实非常贴切的印证了我上面的观点——精确描述“理想的老婆”非常之难,正如找到“理想的老婆”一样之难!

    反过来,对理想状态进行了精确描述后,工作就会变得清晰而简单的多。

“精确描述”通常是使用5W2H来定量进行的,“5W2H”分别代表着:

What —— 什么,什么领域,什么范围,什么东西,什么品牌……
Who —— 谁,通过谁,谁负责,谁进行……
Where —— 哪里,哪个区域,哪个场所,哪个位置……
When —— 何时,什么阶段,什么时间……
Why —— 为什么,什么理由,什么原因,什么出发点 ……
How —— 怎样,怎么实施,什么方法,什么做法……
How much —— 多少,什么量,多少钱,什么程度……

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定量进行”意味着运用“5W2H”时必须使用具体而精确的“数字”或有明确定义的概念。例如“1个月内”“降低20%”“品牌A的第三阶段”“华南销售区”等等。

当我们对我们工作的“理想状态”进行了精确描述后,我们的“工作”也就是“解决问题”就差不多可以正式开始了……

<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