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带领我们走向共产主义

UBER 带领我们走向共产主义

2015 年小陈师傅在网上办了登记,成为了 UBER 的一名专车签约司机。从此他可以用自己辛苦赚来的私家车出去拉活,开自己的凯美瑞自己做司机为别人提供单次用车服务。他的这份兼职自由、轻松并且收入不菲。尽管世人还对这个新生事物的一些误解,他跟我说,凡是坐过专车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话语里有自豪也有几分无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这份工打得舒服。

传统的打工模式有两个根本性问题:

第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阶级对立。打工的本质是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本质是人的商品化,“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没有人乐意被卖。如果可以选择,在打工和做老板之间绝大多数人当然会选做老板,如何条件允许谁愿意看别人脸色做事呢?

第二个是人的劳动与人劳动的目的的对立。因为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导致打工变成了被榨取剩余价值的过程。这是很多人不喜欢打工过程的根本原因:辛苦一天做出东西却总有些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感觉。当人不再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劳动时,不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劳动时,马克思说,人的主体性被切割了,使人的整全性丧生,人就活的不再像个人了。

专车模式,一下子就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1)当我们打开专车司机的签约协议,就会发现,专车司机和UBER之间的关系已大为不同。与其说他们是雇佣关系,倒不如说是一种稍不对称的合伙关系。

没错,专车司机就是在为自己打工,在每一次服务中,他就是老板。

做自己的老板是无数人的梦想,但是为什么行不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这个或是那个的公司来上班?

本质的原因是交易需要成本、信息存在门槛、精细分工所导致的社会化生产依赖于规模而生存。

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下子就将这些前提砸的粉碎。支付已经无比便捷、GPS定位使得客户和商家零距离、完善的数据库消除了对品质的担忧,这些可以总称为信息不对称的消失。

我们正在看到的是:技术的进步开始允许我们不需要进入一家公司也能实现让他人满意的服务。传统的雇佣关系正在开始瓦解,人的商品化倾向正在趋缓。

于是,传统的公司管理架构也无需存在了,专车司机的组织里不需要主管、经理,他们就是自组织的小企业。这就是扁平化世界V4.0,也正是 KK 笔下描述的去中心化的人类未来。

(2)悄然转变的不仅是劳动关系,专车业务的出现,一下子也模糊了营运车辆和自用车辆的界限。在这里,小汽车到底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

未来该如何定义这两者的区别?车子可以上黄蓝牌,我家里的烤箱、缝纫机、高性能电脑、单反相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在我们拥抱专车的此刻,谁敢说我们的未来不能有专厨、专衣的出现?3D 打印的未来几成定局,如果机床都能走进千家万户,工厂的未来恐怕也必须重新定义。

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资料得以大幅度发展,使得社会化生产、精细分工成为可能,福特的流水线造就了人类20世纪的辉煌,但是也造成了阶级的对立与人的商品化。
在今天,专车也突然提醒了我们,进步的不仅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也同样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二者的共同进步的结果是二者之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隔阂正在不断缩小。
一旦生产资料不再为资本家所专有,剩余价值便不再是生产得以维持的核心因素,“资本家”这个名字也就开始走下历史的舞台。老板?打工仔?
不,专车让大家都成为了创业者。

这正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伟大之处,他告诉我们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将消亡,人的异化必将被扬弃而复归。

人在自身被异化成为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获得物质与财富,但人期待的是自身的自由和解放,是自身的复归。马克思早已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资本主义是其自身的掘墓人,而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信息技术不正是它手中的那把铁铲?

未来的我们一定能够过上恩格斯所形容的那种生活:我们不是渔夫也不是猎人,但是我们每天都可以钓鱼打猎。

正如专车司机小陈,他不是司机,他喜欢驾驶。他正在UBER的带领下,走向共产主义。
<END>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