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带领我们走向共产主义

UBER 带领我们走向共产主义

2015 年小陈师傅在网上办了登记,成为了 UBER 的一名专车签约司机。从此他可以用自己辛苦赚来的私家车出去拉活,开自己的凯美瑞自己做司机为别人提供单次用车服务。他的这份兼职自由、轻松并且收入不菲。尽管世人还对这个新生事物的一些误解,他跟我说,凡是坐过专车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话语里有自豪也有几分无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这份工打得舒服。

传统的打工模式有两个根本性问题:

第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阶级对立。打工的本质是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本质是人的商品化,“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没有人乐意被卖。如果可以选择,在打工和做老板之间绝大多数人当然会选做老板,如何条件允许谁愿意看别人脸色做事呢?

第二个是人的劳动与人劳动的目的的对立。因为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导致打工变成了被榨取剩余价值的过程。这是很多人不喜欢打工过程的根本原因:辛苦一天做出东西却总有些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感觉。当人不再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劳动时,不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劳动时,马克思说,人的主体性被切割了,使人的整全性丧生,人就活的不再像个人了。

专车模式,一下子就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1)当我们打开专车司机的签约协议,就会发现,专车司机和UBER之间的关系已大为不同。与其说他们是雇佣关系,倒不如说是一种稍不对称的合伙关系。

没错,专车司机就是在为自己打工,在每一次服务中,他就是老板。

做自己的老板是无数人的梦想,但是为什么行不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这个或是那个的公司来上班?

本质的原因是交易需要成本、信息存在门槛、精细分工所导致的社会化生产依赖于规模而生存。

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下子就将这些前提砸的粉碎。支付已经无比便捷、GPS定位使得客户和商家零距离、完善的数据库消除了对品质的担忧,这些可以总称为信息不对称的消失。

我们正在看到的是:技术的进步开始允许我们不需要进入一家公司也能实现让他人满意的服务。传统的雇佣关系正在开始瓦解,人的商品化倾向正在趋缓。

于是,传统的公司管理架构也无需存在了,专车司机的组织里不需要主管、经理,他们就是自组织的小企业。这就是扁平化世界V4.0,也正是 KK 笔下描述的去中心化的人类未来。
继续阅读UBER 带领我们走向共产主义

分工的善与恶

分工的善与恶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心得

 

现在是讲究分工协作的时代。生产任何一个产品总是要包括许多步骤,这些步骤总是被分给许多人、许多团队去完成。

 

分工,化不可能为可能。让我们用上iPhone,开上丰田车,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有人能独自打造出iPhone吗?也许可以,但那台iPhone我肯定买不起。是分工带来的高效率的大批量生产使我们用上物美价廉的商品,生活越来越美好。

 

      分工还能提升产品质量。术精于专,天天干那么几个步骤,花时间练习琢磨的结果是质量越来越好。

 

      分工确实是个好东西,那它有什么坏处吗?当然有。

 

      《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就是个例子。他在高度分工的拧螺栓的岗位上玩命的干活,结果精神恍惚,几近疯狂。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只需要重复精准的动作,那么他和一台机器有什么区别?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工作都是重复的拧螺丝,但工作不用拧螺丝这丝毫不能表示你有多么幸运。在社会分工的链条上,你所每日重复的工作内容和拧螺丝相比,其实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最深刻的认识到分工的罪恶并提出对分工进行彻底批判的就是我们伟大的导师卡尔·马克思。他说因为分工把你和你的劳动产品割裂开来,因为分工也把你这个人的行为物质化,因为分工把你和他人的关系也变成了物与物的交换关系。最后他将分工的罪恶统一命名为“人的异化”。

 

      用大白话讲,就是分工整的你活的没个人样。

 

      如果没了分工,生活可美好了。恩格斯同志为我们描述的未来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上午去树林子里打打猎,下午钓钓鱼,傍晚喂喂鸡狗,吃完晚饭兴致一来还写写文章批判下这充实而又无聊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你不必须是一名猎人也不需要是一名渔夫,这些不过是你的生活。现在你知道了,原来“打不到猎物的渔夫不是一个好农民”这样的笑话是我们老祖宗马克思那儿传下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