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丰田式生产性改善

1、什么是生产性

“生产性”,中文对应的词应该为“生产率”。因为这里主要讲的是制造工厂的生产性,所以,这里的“生产性”其实特指的是“劳动生产率”。

“生产率”的概念很简单,就是产出/投入的比例,也可简称为产出投入比

而“劳动生产率”则表示产出的产品与投入的劳动力的数量(通常以工时来统计)的比例。

这个数字显然越高越好。通俗的理解,所谓搞好生产性就是用更少的人能够干出更多的活来。
2、丰田式生产性改善

丰田式生产性改善,从根本上说也是一项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活动。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几个特点。

(1)以“能率”为核心的改善机制

丰田的改善理论当中,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元素。那就是“理想状态”。丰田的所有改善活动都是基于一个理想状态来进行,所谓改善,就是缩小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从这个角度上说,“劳动生产率”并不是一个好的指标。因为单独讲“越高越好”,显然就模糊甚至可以说取消了理想的状态。

因此,丰田提出了能率的概念。能率的计算建立在“理论生产时间”的基础上。而理论生产时间,指的是生产一个产品,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工艺,理论上需要的作业时间。这个理论作业时间,丰田称之为“基准工时”。

在丰田的改善理论当中,另一个特征鲜明的元素是“需求”,“一切从需求出发”是大野耐一的原话。所以,制造产品所需要的理论时间就等于,

制品时间=产品需求数(不是实际产量也不是计划产量)x 基准工时 

能率=制品时间 / 实际作业时间 x 100% 

因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浪费,所以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的实际作业时间必然会大于这个制品时间,也就是说,能率< 100%。能率的理想状态是 1,也就是 100%。

继续阅读什么是丰田式生产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