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操作详解

PDCA 是一种工作的开展方法。可以说在几乎所有成熟企业的工作方法培训课程中,PDCA都是其考虑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对于所有想在职场中更有效率更为顺利的开展工作的人来说,掌握 PDCA 是学习的第一步。

PDCA 具体指的是 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及 Action(进一步行动)这四个步骤。

几乎所有的工作项目都包括这四个基本步骤。但是根据工作者实施情况的不同,项目整体耗时及后续改善的效果却存在显著差异。通常人们对采用 PDCA 对于项目总耗时的积极意义总结为下图:

PDCA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工作推进方法相比,采用PDCA法在总工时上通常有显著的改善。尽管在计划(P)阶段我们耗费比通常更多的时间,但是后续的实施(D)及检查(Check)阶段所能带来的耗时降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最后一项进一步的行动(A)也会耗费比通常更长的时间,但是这一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也是必须的。后文中会针对这一点有详细的说明。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计划(P)。有一个经典的笑话是这样讲的:“苏联人倒垃圾都要做一个计划”。这也许是当年西方人讽刺苏联人的举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笑话,但通常为那些忽视乃至厌恶计划的人津津乐道。计划不为人喜爱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认为:计划需要耗费我们的时间,却不会使我们的实际工作前进一步。但是事实绝非如此。一个好的计划至少对我们的工作项目开展有以下好处:

(1)在整个工作的全程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作的进度;
(2)为多部门协调开展提供直接的参考;
(3)使风险,尤其是影响工作进度的风险及时显现;
(4)便于向上级汇报。

这四点在任何一个大型项目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所以说,一个计划的诞生的确不会使实际工作前进一步,但是却能在实际工作的开展全程中帮到你。

那么怎样去做一个计划?

首先,所有的工作计划都有一个截止日期,即计划工作项目的完成日期(交货期)。例如“市场部年度工作计划”的截止日期是本年度的最后一天(实际情况也许因公司而异)。一个最简单的计划也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素:1)项目的标题,以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关于什么工作的计划;2)分项目内容,分项目指的是要完成这个项目所必须的一些具体工作内容,它们可以是一些独立的工作,也可以是完成整个项目的若干步骤;3)分项目实施者;4)分项目的起始与结束日期;如图所示。

简单计划

计划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每一个分项目的推进日程由两个倒立的三角形和一条横线组成。而三角形分实心和空心两种,不言而喻,实心意味着“已实施”。让我们回过头再看上图,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可以看出,分项目A已实施完成。分项目B则已开始但还没有完成。而分项目C的工作则还未开始。但请注意,从这个计划中我们看不出整个项目的计划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当然我们可以默认为最后一个分项目C的完成日期。通常我们的做法是在计划上标出来(用一个五角星)。

实际的工作往往要比这复杂的多,实际的计划也通常还包括(但不限于)这么几个额外的部分:1)分项目下的分项目;2)分项目的整体负责人及分项目的大日程;3)关键节点。关键节点指的是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有个别项目的完成是具有关键意义的。通常它的完成是后续项目开展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在这样的分项目完成后会召集大家开一个会以便回顾项目进展和修订接下来的工作内容。这样的关键节点,也被称为“里程碑”(在计划中用一个菱形表示)。4)项目的实施部门及协调部门。

总的来说,计划制订建议于对项目的整体把握之上。一个优秀的计划能够周全的考虑到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工作的进度,还能够准确的承担分工合作的功能。当一项工作的计划制订完毕后,工作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另外,在特别复杂或大型的项目中,人们会使用一种叫“甘特图”的专门工具来制定计划。详情可参考这里

计划之后便是实施(D)。在一个好的计划的指引下,工作的实施会变得清晰而高效。工作逐项完成并在计划上作出相应的标识。整个工作可说是稳步向前。

实施之后,接下来便是检查(C)工作。如果有人问我,PDCA 四个步骤中,哪一步最难?我会回答,检查(Check)最难。这一点在大型项目中更为明显。检查阶段的具体内容通常是超出计划所能完全涵盖的。工作的检查严格来讲有两大部分,一是检查工作的进度,二是检查工作的质量。

对于工作进度的检查可以简单的通过计划来完成。如下图所示。假定现在是5月第四周的最后一天,我们对项目XYZ的工作进度进行检查。我们在计划表格的“5月4W”这个位置向下画一条红线(便于看清使用红色加粗)。在红线通过各个分项目的那一行时请关注三种情况:

1)分项目在红线这个日期应属于已完成却没有完成的(如图中分项目B)画线将其连上;
2)红线正好穿过分项目的进度线,分项目尚未完成的,如图中分项目C,红线直接向下划;
3)红线正好穿过分项目的进度线,分项目已经完成的,如图中分项目D,画线将其连上。

进度检查

这样画线之后,项目的进展情况会变得比较直观。红线向左折进的项目属于延迟项目,而向右折进的项目则属于提前完成的项目。在分项目众多的大型项目中,按既定检查周期进行画线确认工作进度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但是检查工作的进度并不是检查阶段的全部工作内容。我们对一项工作的要求,不是做“完”就 OK 了,我们还要做“好”。如何描述这个“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换句话说,计划所能限定的仅仅是日程,但是在检查阶段,我们还要检查工作的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事前明确质量控制的项目则是关键。这一部分的工作,我们通常不会做到计划里,但是,却一定要在计划阶段完成。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在一个1000人的企业(约15个部门)中开展一项提高员工产品质量意识的活动。如何对这项活动的结果进行检查(Check)呢?我们都清楚,这里的检查当然不仅仅是看活动有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内举办完成,还要包括活动的结果如何。那么这里至少有这么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活动的量化目标应该如何制订;
2)目标如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什么形式并通过什么途径得到;
2)评价结果由谁在什么时间如何汇总。

事实上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多问题影响我们对活动结果的检查和评价。这里不再展开详谈,只是请大家要特别留心,检查(Check)要比我们想象的难得多。

PDCA 的最后一步是进一步行动(Action)。这里将 Action 叫做“进一步的行动”笔者也是有些勉强,但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来。也许你可能已经在问,什么叫“进一步的行动”?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确实在这一阶段,各个公司做的并不都是一样。其实,大家在 PDCA 四步骤的运用中,差别最大的就在于这一步,就在于“进一步的行动”的具体内容。那么这个“进一步的行动”到底是什么呢?

是改善和再发防止。

改善和再发防止讲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前面在第三步“检查”(Check)中,我们已经讲到,通过检查我们能够评价出工作开展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也就说检查能够是我们明确工作的结果与设定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即是我们“进一步行动”的起点。而我们的“进一步行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在将来的工作中,不再发生导致“这一差距”的事情。这就叫“再发防止”。要实现“再发防止”,这里有一项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寻找“真因”。

真因指的是“事物发生的真正原因”。要寻找到这一真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丰田的工作方法中,使用对一件事问5次“为什么”来寻找真因,具体的方法这里不展开说了。找到真因后,针对真因实施改善的对策以防止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即是“进一步行动”(Action)这一步骤的核心内容。

Action

以上差不多就把 PDCA 四个步骤介绍完了。最后要补充说明的是,PDCA 在实际运用中,通常是循环进行的,即同样的工作以某一时间段为周期不断重复 P、D、C、A 四个步骤,以达到实现更高工作目标的目的。例如前面提到的“市场部工作”。市场部的工作通常以一年为一个大PDCA循环周期,通过反复的贯彻实施这四个步骤以达到实现市场部工作业绩不断提升的目的。

2011年4月28日

《PDCA 操作详解》上有1条评论

回复 匿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