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制造地狱”

为什么会有“制造地狱”

—— 同非制造行业的朋友们探讨一下

根据最新的报道,特斯拉在第四季度生产了2425辆Model 3电动汽车,交付了1550辆。也就是说在2017年的最后三个月里,Model 3每月交付量仅约为516台。对于特斯拉的这款曾经总订单量高达51.8万台的明星车型来说,实在不能说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数字。

而这背后的原因,马斯克早先已用了一个词来回答:制造地狱(Manufacturing Hell)。

许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能让火箭上天,高铁入地,凭一己之力震动整个汽车行业的马斯克,却搞不定区区一个工厂的生产?

在大多数人看来,汽车行业,或者说大多数消费品行业,制造环节是最无关紧要的。那无非是一群浑身臭汗,身着蓝领的工人们,扎堆在一起开动着轰鸣的机器设备,在流水线上做出一个又一个产品。

现在互联网和IT行业的兴起,加剧了大众对制造行业的误解。尤其是手机行业,使得人们根深蒂固的相信,设计制造苹果手机的苹果公司无比伟大,而其背后代工的富士康只不过是个压榨员工低端落后的土鳖企业。

这种认识发展到最高峰,就产生了诸如“PPT 造车”的各种怪象。但是,马斯克通过自己的切身之痛给所有有志于在汽车行业大展鸿图的后来者们上了一课,至少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生产制造是必须要过的一道难关。

为什么制造会难到“地狱”级别呢?有如下几个原因:

1、大批量稳定生产的挑战

一台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零件生产和装配成整车,需要上千台设备。如果你想赚钱,销量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每年约10万量基本上是一条界线。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开始试着想象一下,所谓的汽车生产线,是一个存在上千台设备、数千人参与,平均每分钟要下线一台完整汽车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中,所有的厂房、设备、设施都是高度定制的。生产特斯拉的设备绝不能简单的用于生产任何其他品牌的汽车。高度定制意味着高难度的设计制造过程。所有这些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高投入高风险。

在这个战场中,稳定是最终的追求,也是最大的挑战。消费者不会允许自己的产品存在任何瑕疵,这就意味着,整个生产线的所有环节不能有任何的质量问题。

一旦设备、人、原料等因素出现问题,作为生产线的管理者就将面临选择,是在质量上进行妥协使生产继续进行,还是立刻将生产停下来。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这样的抉择每天都在进行。

为什么特斯拉一个季度只能做2425辆,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特斯拉的生产线还无法做到稳定生产。

2、人的挑战

生产制造归根结底要由人来做。数千人的组织可不是能够一笔带过的轻松事。人也是一种资源,在美国甚至还相对稀缺,因此对人的大批量需求就必然导致市场的波动。这种波动已经在特斯拉内部产生波澜,生产还未定型,劳资纠纷就已经出现。

人的技能水平提升也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尤其是在一个新型产品和行业中。在特斯拉这样一个四处创新,充满颠覆的新企业里,人的发展如何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对特斯拉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3、供应链的挑战

供应链的挑战尤其致命。汽车行业的特征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完整生产自己产品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确保你的产品品质的稳定和生产过程的稳定,你的上游供应链也必须达到相应的水平。而这一点,有些时候,除了耐心等待,你还真的无能为力。

最后还有一个,也是最大的挑战,但是恰恰也是特斯拉暂时可以不太关注的领域就是成本。

成本将暴露所有的问题。换句话说,和目前所有蠢蠢欲动的电动车企业一样,使用投资者热钱的特斯拉,目前的运营其实90%以上的问题被掩盖了,因为它们并不关心成本。

也许你想问,特斯拉什么时候能够赚到钱呢?这个问题,马斯克自己也不知道。

上述种种挑战,使得汽车的制造过程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新兴电动汽车公司走向成功的拦路石。对于它们来说,能否成功应对,脱离“制造地狱”的苦海,恐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