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人还是交给机器

交给人还是交给机器

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零件需要组装。组装时就会出错,是人就会犯错误。例如一个岗位有两个相差2毫米的螺栓要安装,装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拿错。2毫米的差异,对于人来说,很容易搞混,但对于机器来说,要分辨则轻而易举,并且错误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在这个岗位上,确保正确的螺栓选择这件事,是交给人还是交给机器?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足球场上。足球有没有进球,有没有出界,要看球有没有过线。这个有没有过线的判断有些时候可以说是决定一场足球结果的生死判决。这个判决一直以来是裁判(也就是人)在做。不误判是判断一名裁判是否称职的重要因素。足球运动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对裁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两名边裁疲于奔命,误判仍然屡见不鲜。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过线的判决已经完全可以通过机器来实现。问题同样来了:

对于足球是否过线的判决,是交给人还是交给机器?
选择交给机器,是很多人的快速回答。在生产现场上,类似的改善每天都在进行,偶尔会听到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但也很快被“美好的结果”所掩盖。选择交给机器的理由很充分:

对于生产来说,品质至关重要。机器能够解决品质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机器。
对于足球来说,正确判决至关重要,机器能够解决误判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机器。

然而,与此相反的观点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里皮在他的新书《里皮自述》中说:错误是一种改善自我的尝试,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构建自由的空间,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并互相帮助,就像在一支优秀队伍里发生的一样。

这几乎和丰田的“人性尊重”的理念如出一辙。丰田人性尊重的全部内涵就是“尊重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这个特性的基本,也就是人与机器的基本区别在于,人可以思考。

继续阅读交给人还是交给机器